《讀音:進山 · 看海 · 未嘗不可》

石磬文化有限公司(香港)

#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 #詩意無處不在 #多角度美感體驗 

視覺藝術家曾敏富和梁山丹,與本地詩人飲江、關夢南和王良和跨界合作,探討視覺、科技與詩歌藝術的互換關係,在全新感官領域下轉化詩歌成為多媒體的互動裝置,引領觀眾進入全新的詩意想像。

《讀音》是《聲韻詩刊》發起的一個詩歌保育計劃,自2019年開始,持續記錄不同年代的本地詩人朗誦自己詩歌的聲音。2021年進一步推出「詩風電浪」計劃,讓詩人、音樂人及影像藝術家共同以詩為靈感創作電子音樂MV。《讀音》計劃把詩文、錄音連同影像創作,一併放到網絡音訊庫內,讓香港的優秀詩歌以一種新的形式得到保留和傳播。《讀音》榮獲第16屆「香港藝術發展獎——藝術推廣及教育獎」。

http://read.musicalstone.hk IG: @voice_and_verse

裝置藝術家
梁山丹(香港)

曾敏富(香港)
詩人
關夢南(香港)

王良和(香港)

飲江(香港)
項目統籌
廖建中(香港)

《讀音:進山 · 看海 · 未嘗不可》為香港藝術節全新委約作品

梁山丹(裝置藝術家)

梁山丹出生於1972年,在香港長大。時裝模特兒出身,後來從事廣告活動。這些經驗培養了她的東西方文化審美觀。梁山丹自學攝影,最初喜歡在她的工作環境中拍攝快照。其後一系列以香港歴史為主題的作品備受關注,2016年起當全職視覺藝術家。她將歷史、文學、女權主義和生活等主題融合在一起,作品風格樸實而富詩意。她的創作媒體是攝影、錄像和裝置。2018年以優異成績取得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學位,作品《三度:張愛玲》奪得WMA鏡片藝術獎。

曾敏富(裝置藝術家)

香港視覺藝術家曾敏富,分別於2009年及2016年獲頒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和碩士學位。他從作品中探索時間、轉變、過程和物質之間的關係,主要運用不同的天然物料,如紙、木、冰、炭,利用火燒、溶化和凍結等過程來創作,並以裝置、錄像、攝影和雕塑等方式來呈現。曾敏富自2012年開始成為香港藝術學院兼任導師。作品在多個香港和海外展覽展出及獲私人收藏。2018 年獲邀參加《藝遊維港》雕塑展,同年榮獲南島美術獎首獎。

飲江(詩人)

香港詩人飲江,原名劉以正,生於香港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創作新詩。曾獲香港青年文學奬、工人文學奬、職青文學奬及香港中文文學奬等詩歌創作奬奬項。1987年與朋友創辦《九分壹》詩刊,並參與早期編輯工作。後歷任多屆香港中文文學奬詩歌奬評委;多次參與香港青年文學奬、工人文學奬、大學文學奬、秋螢詩奬、李聖華詩奬等評審工作。


關夢南(詩人)

關夢南原名關木衡,祖籍廣東開平,香港現代詩及散文作家、資深文學工作者。1962年從廣州移居香港。1970年代與友人創辦《秋螢詩刊》,並曾主編《星島日報》副刊「文藝氣象」及「陽光校園」文藝版。曾任市政局中文文學創作獎及市政局中文文學雙年獎評判。現為《秋螢》詩月刊、《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》、《香港小學生文藝月刊》、《大頭菜文藝月刊》編輯,並任職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審批員及多間中小學駐校作家、文學指導。曾獲大拇指詩獎和第七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。編著有《零點詩選》、《關夢南詩集》和《看海的日子》(詩集)等。


王良和(詩人)

王良和原籍浙江紹興,香港出生,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。曾獲三屆青年文學獎、四屆中文文學創作獎、大拇指詩獎、先後獲頒「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」(文學藝術組別之新秀及藝術家年獎)、「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」新詩組首獎、散文組推薦優秀獎及兩度獲頒小說組首獎。小說選集《蟑螂變》獲《亞洲週刊》評為「2015年十大小說」。歷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學藝術專業顧問、香港各大文學獎評判。王良和編著多元豐碩,迄今出版了共19本詩集、散文集、小說集和評論集;編著文學類作品,以及語文教學刊物之合編和合著達17部。